10月27日上午,会计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张敏教授作题为“大数据时代的会计研究”的学术讲座。副院长邸丛枝主持,各系代表教师及2024级、2025级研究生参加。
张敏以传统实证会计研究的困境为切入点,系统阐明了大数据会计研究的核心价值与实践意义。他指出,传统实证会计研究长期存在因果关系识别难度大、理论支撑不足、实用价值有限等痛点,难以满足学术深化与实务应用的双重需求。而大数据会计研究可通过三大维度实现突破性发展:一是能够挖掘文本、视频、音频等非结构化多元数据,有效拓展研究议题的边界,突破传统数据类型的限制;二是可弱化对因果关系的过度依赖,转而强化研究的预测能力,提升结论对实务场景的指导适配性;三是能够精准刻画研究对象的行为特征,破解传统研究中存在的“黑箱”问题,明晰变量间作用的内在机理。
针对大数据会计研究的类型,张敏将其划分为技术创新和数据创新两类。其中,技术创新类聚焦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落地,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会计研究的实践价值;数据创新类则侧重挖掘新型高价值数据资源的研究潜力,突破传统结构化数据的局限。同时,他进一步明确了大数据会计研究的未来三大核心方向:运用大数据打开主流文献“黑箱”、深度挖掘视觉数据信息价值、依托企业内部数据开展实证研究,他鼓励师生将大数据方法融入学术研究实践,提升学术成果的实用价值转化效能。
此次讲座是会计学院落实“科研育人”理念的生动实践,不仅针对传统会计研究痛点探索了大数据技术融合路径,更打开了“会计+数据科学”的跨学科视野,为师生论文选题与课题研究提供了创新方法论,助力学院实现科研范式革新与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双向提升。

张敏作报告

张敏作报告

现场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