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8日下午,会计学院在第二教学楼107室举办2025级研究生新生导师见面会暨研究生入学教育。会计学院党委书记王继伟、院长李西文出席,全体研究生导师、辅导员以及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。
李西文围绕研究生培养的转型与使命,对全体研究生提出三点要求:要有理想,要诚实,要学有所长。她指出,会计专业学生应坚定专业自信,将会计作为个人发展的核心优势与身份标识,不断提升专业能力,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,共同塑造和维护学院卓越的品牌形象。她特别强调,必须重视理想与担当的引领作用,倡导“先修身,再服务”的理念,希望同学们培养家国情怀、团队精神和学术责任感,成长为兼具专业水准与人格高度的新时代高层次人才。
导师代表和丽芬强调研究生需着重培养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,做学习的探索者,以坚韧和自律应对科研挑战,并通过高效时间管理实现突破。她建议学生主动构建良性师生与同伴关系,视导师为引路人、同学为合作伙伴,同时保持身心健康,平衡学业与生活。青年教师代表王一兆对研究生开始科研提出建议,现代会计研究已拓展至数字技术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等前沿领域,建议新生从细微问题切入科研,养成小习惯,坚持每日投入,坚持持久战,别怕请教,注重团队协作与思维碰撞,强化学术研究服务现实经济问题的导向。
在校生代表与新生代表结合各自经历分享了心得。全日制在校生代表孟朝闻指出研究生阶段70%的知识需通过文献、数据与实践自主获取,从论文、课题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。非全日制在校生代表张旭彤以“求知者、时间管理者和践行者”自勉,分享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,实现工作与学业的有机平衡。全日制新生代表何骞骞表示将严于律己、虚心学习,力争成长为高层次会计人才;非全日制新生代表卫富源表示要弥补专业短板,提升专业能力,在学业和职场之间求得平衡,促进理论与职场实践深度融合。
邸丛枝围绕“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本质区别”开展新生入学教育,强调了科研诚信的重要性,明确要求新生实现三大关键转变: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,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,从个体学习走向团队协作。她指出,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,鼓励学生勇于质疑、勤于阅读、善于从理论与现实中发现问题,积极参加组会,积极参与导师课题,将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。她对研究生导师也提出要求,希望导师做学术追求的示范者、创新思维的激发者和学生成才成长的守护者,与学生形成学术共同体,开拓创新。
各位导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,对新同学表示欢迎并提出期望。随后,研究生与导师进行了交流。
此次见面会为2025级硕士新生勾勒出清晰的学术成长蓝图。学院期待新生以此次见面会为起点,在未来三年潜心学术、勇于探索,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传承学院品牌,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的优秀会计人才,为河北省会计领域发展与学院学科建设贡献力量。
(撰稿:武逸凡 摄影:董申奥 张菡宇)

现场照片

院长李西文致辞

导师代表和丽芬讲话

青年教师代表王一兆讲话

全日制在校生代表孟朝闻发言

非全日制在校生代表张旭彤发言

全日制新生代表何骞骞发言

非全日制新生代表卫富源发言

邸丛枝副院长做导师介